专家讲坛

  • 盐皮质激素受体与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段胜仲;

    盐皮质激素受体(MR)通过与醛固酮结合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参与全身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发病过程。MR可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如免疫细胞、代谢细胞等,在这些细胞中MR可通过参与炎症、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过程调节机体免疫、代谢和应激反应。本文就MR与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回顾,研究免疫细胞和代谢细胞MR参与调节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肝脏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心肌重构及高血压等的关键作用及机制,以期为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证据和思路。

    2024年01期 v.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血流动力学2024

    朱元州;

    目前急危重症医学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对休克的认知尚不完全,缺乏便捷、准确且有效的定量办法。为此,基于血流动力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将血流动力学发展历程归纳为血压、容量、流量及氧代谢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离子时代的新概念。通过广泛回顾相关文献,提出通过测量红细胞内钠离子浓度的方法来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使休克定量成为可能。

    2024年01期 v.7 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医学百科多媒体——颅脑疾病诊疗新技术

  • 机器人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动脉瘤切除术

    李啸林;胡火军;汪雷;高亚强;康昭;邵权;

    手术机器人可以在作出精准手术操作步骤的同时,帮助外科医生高效精密地执行手术任务,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被应用推广。机器人辅助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内动脉瘤(IA)手术不仅给神经外科医生提供更加便利、精确的手术操作过程,而且在大脑深部病灶及显微镜视野暴露不充分情况下,能明显减轻对重要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从而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介绍机器人辅助神经内镜下IA切除术的详细操作方法,为IA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机器人辅助下HICH患者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李啸林;胡火军;汪雷;高亚强;康昭;邵权;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卒中类型,外科手术作为HICH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能有效解除血肿压迫、缓解颅内高压。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微创外科技术在HICH治疗中已取得重大突破,机器人辅助颅内血肿穿刺引流可有效提高引流管置入精准度并缩短手术时间,在治疗HICH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介绍机器人辅助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为HICH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妇产科疾病研究专题

  • 卵巢低储备人群在PPOS方案中应用不同扳机方式的临床研究

    祁晓晨;梁杨焕;胡兴艳;李琴华;叶红;

    目的:探讨卵巢低储备(DOR)人群应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时,采用不同扳机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技术(IVF/ICSI-ET)助孕的DOR患者143例周期,根据不同扳机方式分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组(n=50)和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n=93)。比较不同扳机方式对两组患者助孕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促排卵后临床情况比较,HCG+GnRHa组的扳机日雌二醇(1 511.86±619.12 pg/mL vs 1 970.85±958.34 pg/mL)、扳机日≥14 mm的卵泡数(3.84±1.42个vs 4.50±1.53个)、扳机日≥16 mm的卵泡数(2.89±1.03个vs 3.58±1.36个)、卵泡输出率(57.43±37.82%vs 73.06±65.68%)、穿刺卵泡数(5.52±2.15个vs 6.56±2.63个)及获卵数(3.35±1.87个vs 4.38±2.28个)均显著低于HCG组(均P<0.05);但两组间实验室相关指标和首次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OR患者应用PPOS方案促排,采用HCG和GnRHa联合扳机能收获与单HCG扳机相近的实验室和临床妊娠结局。双扳机对改善促排中扳机日雌二醇低、优势卵泡更少者的妊娠结局可能有积极作用。

    2024年01期 v.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和胎盘组织中TNF-α、MMP-1及MMP-7的表达情况

    范媛媛;朱楠;潘心辰;孔祥;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和胎盘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PE患者,分为早发型PE(n=33)和晚发型PE(n=53),另外选取健康孕妇(n=45)作为对照。检测所有纳入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TNF-α、MMP-1和MMP-7水平。结果:早发型PE患者(34.71±1.35周vs 40.43±0.70周)及晚发型PE患者(38.43±0.60周vs 40.43±0.70周)的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早发型PE患者血清中TNF-α(507.92±28.99 ng/L vs 478.50±41.15 ng/L)、MMP-1(1 156.67±158.07μg/L vs 1 037.59±163.10μg/L)和MMP-7(211.00±18.64μg/L vs 196.32±19.87μg/L)的表达较晚发型PE患者显著增加(均P<0.05),晚发型PE患者血清中TNF-α(478.50±41.15 ng/L vs 446.90±41.52 ng/L)、MMP-1(1 037.59±163.10μg/L vs 840.78±174.43μg/L)和MMP-7(196.32±19.87μg/L vs 166.01±15.09μg/L)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早发型PE患者胎盘组织中TNF-α、MMP-1和MMP-7表达水平较晚发型PE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早发型PE患者及晚发型PE患者的TNF-α、MMP-1和MMP-7表达明显增加,这可能在PE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4年01期 v.7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鉴定PE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张慧杰;曲洪美;马江磊;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子痫前期(PE)患者基因数据集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寻找PE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10588表达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7例PE患者和26例对照者的胎盘组织转录组数据。使用差异表达分析及WGCNA筛选与PE相关的重点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来探索重点基因的生物学作用。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枢纽基因,并通过风险预测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这些枢纽基因对PE的预测效果。结果:共获得138个DEGs,其中包括100个上调和38个下调DEGs。通过WGCNA确定了23个与PE发病最相关的重点DEGs。GO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重点DEGs在调节促性腺激素分泌、白细胞分化、造血功能、内分泌功能及B细胞的激活等生物学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PPI网络中,卵泡抑素相关基因3(FSTL3)、酪氨酸激酶受体1(FLT1)、抑制素亚单位A(INHBA)、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和瘦素(LEP)等成为节点最多的基因。风险预测和ROC曲线表明,FSTL3和LEP具有较高的风险得分和诊断价值。结论:FSTL3和LEP可以作为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标志物。

    2024年01期 v.7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 不同治疗方案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朱弘宇;冯祥;罗幼珍;

    目的:探讨多种治疗方案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H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501例,根据患者选取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患者给予保妇康栓治疗(n=167),B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n=167),C组给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n=167)。比较三组HPV患者治疗有效率、HPV-DNA水平、治疗后HPV阳性率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0.42%vs 74.85%)和B组(90.42%vs 77.25%)(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HPV-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C组患者的HPV-DNA水平较A组和B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C组HPV阳性率明显低于A组(6.60%vs 22.75%)和B组(6.60%vs 20.96%)(均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保妇康栓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24年01期 v.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物汤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李锦湘;余田甜;李伟;丁玲玲;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物汤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知识库收集中药活性成分,利用治疗靶点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3.10.1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关系网络图以及绘制蛋白质互相关系网,将交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应用分子对接验证药物成分与靶点之间的作用。结果:四物汤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成分有106个,关键靶标51个,关键靶点包括核受体共激活因子2(PNRC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得到四物汤治疗宫颈癌的核心靶点,包括苏氨酸激酶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PTGS2、原癌基因转录因子(JUN)及胱天蛋白酶3(CASP3)等。分子对接分析证明豆甾醇与TNF、AKT1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四物汤可通过调节TNF、AKT1关键靶点发挥治疗宫颈癌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2024年01期 v.7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身体质量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的因果关系

    马会改;李琴华;周全;陈爱华;简文亭;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公开汇总数据集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从171 977名欧洲血统参与者的汇总数据中,总共提取3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暴露BMI的工具变量。子宫内膜癌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子宫内膜癌协会联盟(12 906例病例和108 979例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IVW)作为MR的主要分析方法,并辅以加权中位数(WME)、MR-Egger法、简单众数法(SM)和加权众数法(WM)。同时进行了多效性分析、异质性分析和留一敏感性分析,以进一步评估BMI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IVW分析发现,BMI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734, 95%CI:1.442, 2.084),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4.77 kg/m~2)与子宫内膜癌总体风险增加相关。异质性分析显示纳入SNP之间无异质性(P=0.055)。水平多效性分析显示BMI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相关性无水平多效性(MR Egger截距=0.010,P=0.278)。结论:BMI与子宫内膜癌之间存在因果关系,BMI升高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2024年01期 v.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肾脏疾病研究专题

  • 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李雪丹;吴健谊;宋志霞;饶毅峰;陈肖璐;

    目的:探讨不同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治疗的318例MHD患者,根据中心静脉置管和动静脉内瘘位置关系分为同侧组(n=37)、对侧组(n=238)和单纯内瘘组(n=43)。比较三组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纯内瘘组内瘘首次使用时间长于同侧组(6.95±2.64周vs 5.25±1.95周)和对侧组(6.95±2.64周vs 4.81±2.07周),且内瘘次数少于同侧组(1.27±0.59次vs 2.03±0.84次)(均P<0.05)。单纯内瘘组和对侧组初级失败率低于同侧组,单纯内瘘组1年畅通率高于同侧组,内瘘失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同侧组(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21 kg/m~2、糖尿病、高磷血症、中心静脉置管与内瘘同侧、感染与MHD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有关(均P<0.05)。结论:与同侧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单纯动静脉内瘘的畅通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2024年01期 v.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功能改变因果关系的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李轩维;李文来;李玥;马聪媛;朱平;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功能改变的因果关联。方法: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将甲状腺功能减退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功能因果关联的探讨。数据来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结果:共29个SNPs纳入为工具变量。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无明显因果关联:逆方差加权(OR=2.33,95%CI:0.03,7.88)、MR-Egger回归(OR=0.11,95%CI:0.03,3.11)、加权中位数(OR=0.62,95%CI:0.06,7.91)、简单模式(OR=1.55,95%CI:0.12,15.3)及加权模式(OR=0.77,95%CI:0.11,9.03)(均P>0.05)。留一法敏感性分析和Cochrane’s Q检验提示所得结果稳健且不存在异质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肾功能改变不存在因果关联。

    2024年01期 v.7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共同靶点及活性化合物

    田昌林;李军;田思思;邓颖;张楠楠;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治疗糖尿病(DM)和糖尿病肾病(DKD)的共同靶点,并筛选活性化合物。方法:通过GEO数据库获得DM数据集和DKD数据集,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语言获得DM和DKD的交集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免疫浸润分析、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WGCNA)、外部数据集差异表达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获得调控DM和DKD的关键靶点,最后进行靶点化合物筛选,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DM和DKD的交集基因108个,他们主要和免疫相关,WGCNA聚焦到其中14个免疫基因,进一步通过差异表达及ROC分析获得3个调节DM和DKD的关键基因,即GALNT1、MARCKS和SLC38A1。通过CTD数据库预测得到关键靶点的化合物为叶酸、槲皮素、香豆素和酚类抗氧化剂等,分子对接证实他们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GALNT1、MARCKS和SLC38A1可能是DM和DKD的共同治疗靶点,叶酸、槲皮素、香豆素和酚类抗氧化剂可能是治疗DM和DKD的活性化合物。

    2024年01期 v.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论著

  • 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涂一凡;刘蓉;周军;曾华容;董芝芝;陈悦;石豆子;

    目的: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技术评价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确诊的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作为研究组(n=30),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30)。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应变参数,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峰值收缩离散度(PSD)、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GLS(GLSendo)、左心室中层心肌GLS(GLSmid)、左心室心外膜下心肌GLS(GLSepi)及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值(LS)等,计算心肌跨壁应变梯度(ΔGLS),比较两组各参数的差异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左心室分层应变参数评估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效能。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每搏量(S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GLS|、|GLSendo|、|GLSmid|、|GLSepi|、ΔGLS及各节段|LS|均显著减低(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LAD、LVDd与GLS、GLSendo、GLSmid及GLSepi呈负相关。ROC曲线显示,超声分层应变参数中,GLSendo(AUC=0.869)、GLSmid(AUC=0.801)、GLSepi(AUC=0.781)评价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均P<0.05)。结论:超声分层应变技术可评估二尖瓣脱垂伴中-重度反流患者左心室及各层心肌受累程度,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2024年01期 v.7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CT胆管成像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杨懿;朱宝林;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胆管成像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2年12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胆道梗阻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T胆管成像及MRCP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在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恶性组23例和良性组60例。CT胆管成像检查中恶性组患者胆道狭窄(78.26%vs 36.67%)、胆道边缘模糊(69.57%vs 25.00%)及胆道形态变异(73.91%vs 28.33%)的发生率较良性组显著升高(均P<0.05)。MRCP检查中恶性组患者胆胰管汇合角度[(43.58±1.48)°vs (25.78±2.58)°]、胆总管直径(6.79±0.24 mm vs 4.78±0.32 mm)及胰管直径(2.99±0.13 mm vs 2.11±0.26 mm)显著高于良性组(均P<0.05)。CT胆管成像与MRCP对胆道梗阻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30%、95.65%,特异度分别为100.0%、100.0%,Kappa值分别为93.80%和97.00%。结论:CT胆管成像与MRCP在鉴别良恶性胆道梗阻方面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4年01期 v.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作用机制

    王旭;曲艳平;贺文廷;董浩;范智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GBE的主要活性成分;从GeneCards、OMIM、Disgenet和Drugbank疾病数据库中寻找与SAE相关的靶点。获取银杏叶活性成分与SAE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关键靶点。使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软件包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101个,确定TOP 5关键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肿瘤抑癌基因p53(TP53)、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主要富集通路包括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白细胞介素17(IL-17)、TNF、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NF-槲皮素、TNF-木犀草素、IL6-山奈酚均能稳定结合。结论:GBE可能通过AKT1、TP53、RELA、TNF、IL-6等靶点,调控PI3K/Akt、IL-17、NF-κB及TLR信号通路,发挥治疗SAE的作用。

    2024年01期 v.7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循证医学

  • Ⅱ型胸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徐宁;王姝衡;刘路路;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引导下Ⅱ型胸神经阻滞(UPB)联合全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知网和维普数据库,限定检索时间截止至2022年10月。应用Revman 5.4、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6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全麻相比,UPB联合全麻患者术后CD3~+(MD=3.86,95%CI:2.73,4.99)、CD4~+(MD=2.28,95%CI:1.19,3.36)、CD4~+/CD8~+(MD=0.16,95%CI:0.12,0.20)水平升高;术后CD8~+(MD=-1.34,95%CI:-1.93,-0.76)水平、术中瑞芬太尼用量(SMD=-1.72,95%CI:-2.00,-1.44)以及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MD=-0.77,95%CI:-1.49,-0.04)降低。结论:UPB联合全麻能增强乳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2024年01期 v.7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 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张瑾;孙妍;

    目的:分析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Scopus数据库检索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局部振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检索文献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22年12月,经过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运用Revman 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章,共52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局部振动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SMD=1.04,95%CI:0.70, 1.37)、自理能力(SMD=0.96,95%CI:0.23, 1.69)及步行能力(SMD=1.27,95%CI:0.35, 2.1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时间≤4周或>4周,局部振动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在>4周亚组中,该效应更大(SMD=1.25,95%CI:0.84, 1.66)。结论:局部振动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且治疗效果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2024年01期 v.7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

    李帅;徐姝玫;黎露蔚;何朗;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较为常见的病理类型。NSCLC较常出现远处脏器转移,如脑转移。由于血-肿瘤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等因素的存在,NSCLC伴脑转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随着放射治疗技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和传统化学治疗的进一步研究,NSCLC伴脑转移患者的治疗实现了新突破,尤其是以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为著,MDT能显著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总生存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SCLC脑转移的相关治疗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7 11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防治的研究进展

    朱旭冉;邵国安;

    乳腺癌(B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是BC患者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上肢疼痛、肿胀及皮肤萎缩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有效预防BCRL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BCRL的相关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降低BC患者的BCRL发病率、改善BCRL治疗效果提供临床参考。

    2024年01期 v.7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下载本期数据